当地时间10月29日,墨西哥参议院正式批准2026年预算议案,将对来自中国等非自贸协定国家的1371种商品加征10%-50%的临时进口关税。新政策将于2026年1月1日生效,暂定实施至同年12月31日,且存在延长可能。
一、关税政策分层落地,多行业受冲击
此次加税按产品附加值分层设置差异化税率:
原材料及简单中间品:10%-15%
半成品及关键零部件:20%-35%
成品及高附加值商品:35%-50%(最高档)
政策覆盖墨西哥16.8%的进口商品,重点涉及汽车、纺织、钢铁、塑料、服装、玩具等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向墨西哥出口汽车及零部件总额已突破110亿美元,墨西哥成为中国汽车最大海外市场。
二、政策动机:保护本土制造与防范转运
墨西哥政府明确表示,加税旨在:
减少进口依赖,扶持本土制造业发展
预计每年为财政增加37.6亿美元收入
防范亚洲国家通过墨西哥转运商品至美国市场
该政策适用于未与墨西哥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除中国外,还包括东南亚国家、韩国、印度、土耳其等。与美国、加拿大等有自贸协定的国家不受影响。
三、中墨贸易现状与中方反制
中墨贸易关系紧密且持续增长:
2024年中墨双边贸易额达1094.27亿美元,同比增长9.23%
中国对墨西哥出口902.3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7%
墨西哥制造业中间品进口中,约40% 依赖中国供应
针对墨西哥的关税计划,中国商务部已于9月25日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同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的碧根果启动反倾销调查,调查期限6个月(可延长至9个月)。墨方评估报告指出,若中国采取加征关税反制,墨西哥GDP可能损失0.8个百分点。
四、卖家应对策略:供应链重构与物流前置
面对关税成本上升,建议中国卖家从以下方面调整策略:
布局北美海外仓:将货物提前备至美国或墨西哥本地仓库,适用更优惠的一般贸易税率
转移部分生产环节:将最终组装等工序转移至美墨境内,满足原产地规则以降低关税
深化本地化运营:加强与墨西哥本土企业合作,建立区域供应链体系
墨西哥此次关税调整,既是保护主义政策的体现,也是全球供应链重构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对于深度参与全球贸易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既是对现有模式的挑战,也是推动供应链升级、加速本地化布局的契机。如何在新的贸易环境下保持竞争力,将成为未来两年出海企业的核心课题。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