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议院通过终止关税决议,政治博弈刚刚开始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比47的投票结果通过决议,决定终止特朗普时期的全球关税政策。四名共和党人的“倒戈”使决议得以推进,但众议院共和党占多数、总统潜在否决权等现实因素,让这一结果更多被视为一场“政治表演”。
民主党领袖舒默称此举是“对总统过度征税权的明确限制”,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也罕见表态,指出关税“推高了美国建设与采购成本”。然而,真正决定关税走向的战场不在国会,而在最高法院。
二、最高法院即将裁定,万亿关税退款与否在此一举
下周,美国最高法院将就“总统是否可依据国家紧急状态权征收关税”进行关键裁决。其结果不仅涉及行政与立法权力的制衡,更直接关联高达1万亿美元的已征关税是否将被退还。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在9月承认,若法院裁定关税无效,政府可能需退还约一半的关税。多位共和党参议员已提交法庭简报,质疑特朗普“滥用紧急权力”。不过,白宫也准备了备选方案,包括启用1930年关税法或强化基于“国家安全”的行业性关税,以延续其贸易政策。
三、跨境电商紧急调整战略,多路径应对政策不确定性
在这场由政治博弈引发的商业变局中,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已展开多维度应对:
库存策略转型:降低高关税商品比例,转向服装、配件等低税率品类;
供应链重组:通过加拿大、墨西哥中转进口,数据显示相关转口贸易已增长23%;
仓储布局灵活化:推进多仓联动与小批量发货模式,控制潜在清关与成本风险。
四、前瞻布局:从依赖单一市场到构建全球韧性网络
面对持续的政策波动,头部企业正系统推进三大战略转型:
市场多元化:加速拓展欧洲、日本等替代市场,有企业已将美国销售占比从70%压缩至50%;
供应链近岸化:在墨西哥、东南亚等地增设生产基地,通过第三国制造规避关税限制;
中小卖家联盟化:通过联合采购与共享仓储,提升议价能力与物流效率。
无论最高法院如何裁定,北美市场的消费需求不会消失,只会转移。关税博弈的背后,实则是全球供应链与跨境业态的重塑进程。当部分卖家仍在纠结单日销量时,领先者已在系统构建抗风险、多市场、柔性供应的新模型——而这,或许正是下一个跨境电商增长周期的起点。
已有账号去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