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新闻

TRO不是维权,是一门美国律所年入千万的生意

在跨境电商圈,TRO(临时限制令)这三个字不再只是法律术语,更是数十万卖家心头的梦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TRO已经从一个“品牌维权手段”,演变成美国律所的一门成熟生意。我们经手的上千起案件表明,这早已不是简单的打官司、索赔,而是一个高度标准化、技术驱动、规模化运作的“诉讼套利系统”。原告律所不用承担品牌方的费用,也无需关心真正的侵权事实,它们靠什么盈利?答案是:冻结资金+快速和解+批量打击+高
2025年11月04日

又有大批卖家TRO被告!亚马逊、速卖通、ebay等419家店铺被冻结,赶紧下架了

01因侵权又一波卖家被TRO禁售了最近有一起发生在佛罗里达州的维权案件让广大跨境卖家印象深刻,这个直接跳过TRO临时禁令直接获批TRO初步禁令的维权行动,大家请注意避雷。目前已经有多个卖家被TRO冻结资金了。早在2025年4月1日,一名来自中国南昌、已经在美国共注册涵盖两大核心创作领域共有31个版权作品的国人卖家YUMEI SHI委托Reiner & Reiner PA律所发起了针对多个在
2025年11月04日

卖家惨遭下架!一文读懂美国TRO背后逻辑和解法

25-CV-00622】TRO案件的卖家已经收到亚马逊下架邮件,目前该卖家决定放弃美国站。对跨境电商卖家来说TRO几乎是必经之路,一份TRO不起眼却让卖家闻风丧胆,轻则冻结下架,重则直接封号。1跨境电商常说的TRO是什么?TRO(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即临时限制令,是美国法院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发布的紧急禁令。当品牌方或专利持有者向法院指控其被侵权时,法院可能不经
2025年11月04日

亚马逊卖家如何处理临时限制令(TRO)

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激烈竞争中,知识产权合规已成为中国出海企业无法回避的核心法律议题。其中,由美国联邦地区法院依据《联邦民事诉讼规则》(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第65条签发的临时限制令(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 TRO),因其单方性、紧急性与强约束力,构成了对亚马逊卖家最直接且最具破坏性的司法挑战之一。
2025年11月03日

都是版权纠纷!至少 54 + 店铺被发起 TRO,跨境卖家紧急自查

Andrew Deming是一位来自密歇根州、坚韧且充满热情的专业水彩画家。自2002年高二年起,他便与良性脑瘤抗争,在获得教育学学位后,执教第一年垂体瘤复发,历经手术、放疗与长期康复。在治疗康复的艰难时光里,Andrew Deming重拾高中时期对水彩画的热爱,开始为自己、家人和朋友创作。其作品现在当地礼品店销售,并线上平台及定制服务销售作品。
2025年10月31日

TRO临时禁令:跨境商标维权的法律利剑

随着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加速出海,品牌在海外市场面临的商标侵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在美国,侵权者利用电商平台的匿名性和跨境监管漏洞,肆意仿冒品牌、损害商誉。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临时限制令(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TRO)是高效维权的手段之一。
2025年10月31日

Lawtrot法途|收到TRO不处理?这七大致命后果让你无法承受!

何为TRO?英文全称: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中文翻译:临时限制令/临时禁令何用:TRO是美国法律中的一种临时限制令。当知识产权权利人(原告)发现跨境电商平台上有卖家侵权时,可向法院紧急申请TRO。法院一旦签发,平台就必须立即冻结被告卖家的店铺并暂停其资金账户,以防止损失扩大。
2025年10月30日

TRO全方位解读:从核心要点到解封实战,解答你最关心的十大问题

何为TRO?英文全称: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中文翻译:临时限制令/临时禁令何用:TRO是美国法律中的一种临时限制令。当知识产权权利人(原告)发现跨境电商平台上有卖家侵权时,可向法院紧急申请TRO。法院一旦签发,平台就必须立即冻结被告卖家的店铺并暂停其资金账户,以防止损失扩大。
2025年10月29日

美国政府停摆:跨境电商TRO速度放缓

美国联邦政府因年度拨款未能按期通过,自10月1日起进入停摆(lapse in appropriations)。依据《反缺陷法》(Antideficiency Act),多数联邦机构在未获拨款时只能维持“必须、不可中断”的活动。联邦法院起初动用费用结余等非拨款资金维持运转至 10 月 17 日;自 10 月 20 日起,多数法院转为最低限度运转,优先保障刑事程序、羁押与安全等刚性事项,民事领域的排期与签令整体放缓,并在部分地区启动无薪休假。
2025年10月29日

亚马逊卖家必知!外观专利侵权规避全攻略

近年来,因外观专利侵权而导致店铺遭受重创的案例屡见不鲜。许多卖家因对产品外观专利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了解,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了与他人外观专利相似的产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2025年10月28日